長江三峽是瞿塘峽、巫峽、西陵峽的總稱,它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的白帝城,東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,跨奉節、巫山、 巴東、 秭歸、 宜昌五縣市,全長約200公里。三峽以其險峻的地形、綺麗的風光 、磅礴的氣勢和眾多的名勝古跡稱著于世,是我國的旅游熱點。唐代大詩人李白經過這里留下了優美的詩句:“朝辭白帝彩云間,千里江陵一日還。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?!?
西陵峽
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口,東至宜昌市南津關,全長約76公里,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,以嚴峻聞名于世。峽內有兵書寶劍峽、牛肝馬肺峽、崆嶺峽、黃貓峽、燈影峽、青灘、泄灘、崆嶺灘、蛤 蟆碚等名峽險灘和黃陵廟、三游洞、陸游泉等古跡。古人有“瞿塘雄,巫峽秀,西陵險”的說法,過去這一帶觸礁沉船的事故層出不窮,青灘北岸還有一座“白骨塔”,以堆積死難船工的尸骨而得名。
從兵書寶劍峽向東過新灘不遠,江北有巖壁,上有兩塊重疊下垂的褚黃色巖石,一塊形似牛肝,一塊形似馬肺,故名牛肝馬肺峽。
屈原故里
屈原名平,楚國人,公元前340年誕生于秭歸三閭鄉樂平里。屈原自幼勤奮好學,胸懷大志,26歲就擔任楚國左徒兼三閭大夫。他主張授賢任能,彰明法度,聯齊抗秦。他的主張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詆毀,楚懷王聽信讒言,便疏遠了屈原。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,雖有心報國,卻無力回天,只得以死明志,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節這天投汨羅江而死。屈原是一位具有遠舊卓越的政治家,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大詩人,是三峽里的“第一流才子”。他留下的《離騷》、《九章》、《九歌》等光輝詩篇,聲貫如今,名揚中外。
秭歸是我國戰國時代偉大詩人屈原的故鄉,位于長江北岸的臥牛山麓,四周城墻環繞,形似一個傾斜的葫蘆,具有濃厚的古典建筑風格,故有“葫蘆城”之稱。又因城墻均有由石頭疊砌而成,又叫“石頭城”。傳說秭歸縣名由屈原而來。屈原有個姐姐,屈原被流放前,她曾特地趕回來寬慰弟弟,其情其景,感人至深。后人為表示對這位賢惠的姐姐的敬意,將縣名改為“姊歸”,后演變為現在的“秭歸”。
秭歸的名勝多與屈原有關,秭歸縣城東門外,矗立一高大的牌坊,上書“屈原故里”四字,系郭沫若手書。旁邊還有兩塊石碑,分別刻“楚大夫屈原故里”和“漢昭君王嬙故里”。秭歸與香溪之間有一沙灘,傳說是屈原遺體安葬處,后取名“屈原沱”。沱上有屈原祠,從唐宋以來,經數次遷址修葺,后因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興建,水位升高,于1976年修建此祠?,F位于秭歸城東向家坪,改名為“屈原紀念館”。三峽工程的興建,屈原祠將再次遷建。
秭歸還是歷史悠久的柑桔之鄉,屈原在他的名篇《桔頌》屈原祠中,曾對桔樹的形象和性格作過深刻的描寫。今天,秭歸已成為我國七大柑桔生產基礎之一。深秋時節,滿目都是柑桔林,青枝綠葉藏紅果,如詩如畫。
昭君故里
昭君,名王嬙,興山縣人,晉代避司馬昭之諱,改稱明妃。漢元帝時,王嬙才貌出眾,選為宮女。傳說皇帝選美,先看畫像,因宮女爭寵,紛紛賄賂畫師,昭君生性耿直,不趨炎附勢,被畫師毛延壽丑化,不得寵。漢元帝競寧元年(公元前33年),北方匈奴呼韓邪單于請求和親,愿與漢永結友好。昭君自請“求行”,出寨前,皇帝才發現其容貌光彩照人,意欲留下,但成令已出,為結束邊疆戰爭,決定許嫁,并將年號改為競寧以資紀念。兩年后,呼韓邪單于去世,昭君依匈奴風俗改嫁新單于(呼韓邪與前妃水閼氏之子)。昭君和親,對結束漢匈的長期戰爭具有重要作用。 王昭君為民族團結,深明大義,以巾幗之身,滅烽煙戰塵,換來友好和睦,她永遠載入中國民族大團結的史冊。
昭君故里位于興山縣西香溪河畔的寶坪村,“群山萬壑赴荊門,生長明妃尚有村”,杜甫詩中所指的就是這里,昭君故里有昭君宅、楠木井、梳妝臺等名勝古跡供人憑吊。通往梳妝臺的臺階正好16級,表示昭君在這里生長了16載。楠木井因井中有一段古楠木而得名,為昭君汲水之處?! ?br>
三峽大壩
1992年4月3日全國人大批準興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,1994年12月14日證實開工,計劃用17年的時間完成。三峽大壩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鎮西北的中堡島,面積1.5萬平方米,冬春水退可步行至島上,而夏秋季節則四面環水。該島為堅硬的花崗巖地質結構,大壩軸線橫穿小島。三峽工程不僅是中國的最大工程,而且也是世界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。
南津關
南津關位于西陵峽東口,“三峽至此窮”,和瞿塘峽的入口夔門一樣,是三峽尾端的天然門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