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,這里因伊水東西兩岸之香山和龍門山對峙如天然門闕, 故古稱“伊闕”,隋唐以后習稱龍門。龍門山河壯麗,風景幽美,詩人白居易曾云:“洛都四郊,山水之勝,龍門首焉”。石窟密布于兩岸的崖壁上,長達1公里,它和敦煌莫高窟、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。
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(494年)前后,歷經東魏、北齊、北周、隋、唐和北宋諸朝修建,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造達一百五十多年。據解放后統計,東西兩山現存窟龕共二千一百多個,佛塔四十余座,碑刻題記三千六百多塊,全山造像十萬余軀。北魏時的古陽洞、賓陽洞、蓮花洞,唐代的潛溪寺、萬佛洞、看經寺、奉先寺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洞窟。魏碑精華“龍門二十品”和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“伊闕佛龕之碑”,則是書法藝術史上的珍品。
在迄今為至的一千四百多年里,龍門石窟曾遭受到自然風化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。帝國主義分子和軍閥、奸商相勾結,破壞和盜走了不少珍品,致使龍門蒙受重大損失。解放后,這一古老的藝術寶庫,得到了妥善的保護。1961年,國務院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現由龍門文物保管所負責管理和整修維護。
開放時間
春、夏、秋季:上午07:30~下午06:30;
冬季:上午07:30~下午5:30;
夜場售票時間:18:30-21:00;
開燈時間:19:00;清場時間:22:00;閉燈時間:22:30。
地址
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龍門中街13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