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況
臺北孔廟
位于臺北市大龍洞
、哈密街一帶,采用中國古代宮殿式建筑,色彩繽紛的瓷磚耀眼奪目。為全臺寺廟建筑一大特色,是仿泉州孔廟建成的“正統南中國式孔廟”。
孔廟主祀中國最偉大的老師──大成至圣先師孔子,以及歷代的先賢、先儒。由于孔子崇尚樸實,所以孔廟的建筑較簡單樸素,不像一般廟宇有華麗的裝飾,連門口也沒有放置石獅,孔廟以大成殿為主,站在大成殿外,可看到中間的屋頂上,有一對圓筒,叫做“藏經筒”。在中國古代歷史上,秦始皇為了便于統治,所以實施愚民政策,曾經燒毀書籍、殺害讀書人,當時讀書人為了把書籍保存下來,就在屋頂上蓋了個像煙囪的藏書筒,把書藏在那里,來避免被燒毀的命運。所以孔廟也建有藏經筒,以表達對當時讀書人愛書精神的敬佩。同時,在前方屋頂上,有梟鳥的雕飾。梟鳥是一種既不孝順又殘暴的鳥,可是孔子也對牠施予教化,所以梟鳥雕飾,是代表孔子“有教無類”的精神。
另外,位于兩邊階梯的中間,有一塊刻有龍身浮雕的斜面臺階,叫做“御路”,是當時皇帝或神明上、下殿堂時的踩腳石。還有,孔廟所有的柱子、門窗和其它的寺廟不同,上面都沒有文字,據說這是表示沒有人敢在至圣先師孔夫子門前賣弄文章。而且廟中也沒有塑像。在古代,孔廟原有孔子塑像,但因雕刻技術不同,有些塑像無法表現孔子神態,所以明太祖時,就下令以后新蓋的孔廟,都以牌位取代塑像;到明嘉靖皇帝,則下令撤消全國孔子像,完全使用牌位。從此以后,雖然改朝換代,卻都依循這項規定,使孔子因沒有神像的神化,相對地更突顯出人格的偉大。
建筑結構
孔廟的門(西邊門)與泮宮(東邊門)皆為重詹式牌樓,屋脊作燕尾起翹,中辟拱門,兩側為圓窗,是孔廟主要的入口,分列左右;
酒泉街上一座高大的照墻,即萬仞宮墻,墻的典故出自《論語》,為孔廟所必備,照墻內壁彩繪麒麟則象征吉祥之意。
走進去,經過禮門,即可通往欞星門及泮池。欞星門也是孔廟的必備建筑,列在孔廟之前,中央的蟠龍石柱,用的石材是來自泉州的青斗石與泉州白石。過欞星門,第二座殿為儀門,儀門又稱大成門,是進入大成殿的主門,其中門兩旁的蟠龍圍爐窗,線條流暢,造型一氣呵成,為木雕杰作。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,正中神龕供奉至圣先師孔子的牌位,上懸“有教無類”黑底金字匾額,左右墻供奉四配:顏子、曾子、思子、孟子與十二哲;大成殿為歇山重詹式屋頂,面寬五開間,進深六開間,共用42根巨柱,四周設走馬廊,型制宏偉,結構謹嚴。
每年的
9月28日,是孔子誕辰紀念日,當天清晨會舉行隆重的祭孔大典,并在大成殿外的月臺上,由學生表演八佾舞,來表達對孔子的崇敬。祭典過后,會有許多人爭著為子女或自己拔智慧毛(牛毛),象征祈求子孫增長智慧、求學過程順利。
開放時間
08:30~17:30(周二~周六)
08:00~17:30(周日及國定假日)
地址